2025年3月27日,中国塑料机械行业迎来重要时刻——浙江华业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浙江华业;股票代码:301616)正式登陆创业板。作为我国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浙江华业的上市不仅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新阶段,更彰显了中国制造在高端装备核心部件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突破。
深耕三十年,铸就行业领军地位
塑料机械配套件行业是塑料机械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浙江华业自创立以来,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耕耘,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定制化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公司不仅是国内极少数能够供应超大型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商,更是陪伴国内塑料成型设备厂商共同成长的重要合作伙伴,持续助力我国塑料成型设备制造商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在超大型注塑机核心部件领域,浙江华业自主研发的直径270mm高品质螺杆采用PTA”双层增堆”工艺,添加碳化钨合金,耐磨度显著提升,承压能力可达450兆帕,远超普通螺杆300兆帕的水平。其双机筒注射压缩工艺更属国内领先技术,成功实现了我国超大型注塑机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作出重要贡献。
2014年至2019年,公司连续被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塑机辅机及配套件行业5强企业”,2023年至2024年公司再次被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塑机辅机及配套件行业7强企业”,为螺杆、机筒产品领域内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企业。
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显成效
作为国家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华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1年至2024年6月,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费用率从2.62%提升至3.06%。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12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项,并参与5项行业及团体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在技术创新方面,浙江华业通过持续攻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优势体系。在工艺技术优化方面,公司采用真空淬火热处理工艺,使全硬单螺杆芯部硬度与表面硬度保持一致,从而增强了螺杆的整体强度,且不易因加热反弹变形,提高了全硬单螺杆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在加工设备改进方面,公司在传统抛光设备上做了技术优化改进,自主研发了“多轴联动的螺杆抛光机抛光技术”的核心技术,并形成了相关发明专利,大幅提升了螺杆表面抛光的效率及精度,抛光后的螺杆底径和外径的同心度可达到0.05mm以内,并且产品光泽均匀,表面粗糙度达到Ra0.2µm以下。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是浙江华业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新质生产力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成功实践。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不仅推动了自身产品升级,更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国产替代成效显著,国际市场认可度提升
浙江华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中国制造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的奋斗史。公司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2020-2023年螺杆、机筒产品市场占有率从8%提升至12.5%,稳居行业第一),更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与恩格尔(Engel)、赫斯基(Husky)、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获得的”芝机精密优质供应商”、”Milacron五年最具价值合作伙伴”、”Husky2018年度供应商”等荣誉,充分证明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发展态势,展现了中国制造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可喜变化。
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可持续竞争力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浙江华业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2022年,公司先后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绿色工厂”,被浙江省评为”无废工厂”。这些荣誉背后,是公司在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的持续努力,体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业绩持续增长,上市开启新篇章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度浙江华业实现营业收入89,187.96万元,同比增长21.20%;扣非净利润9,072.25万元,同比增长37.02%。这一亮眼业绩既是对公司过去发展的肯定,也为上市后的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创业板上市,是浙江华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以浙江华业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正通过持续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