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2.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9月7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2.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重点支持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做好防汛防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用于搜救转移安置受灾人员、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开展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整治、倒损民房修复等,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财政部要求有关省(区)财政厅抓紧将资金拨付灾区,切实加强救灾资金监管,坚决杜绝资金滞留、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确保救灾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财政部等五部门: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医疗器械享受“零关税”
9月5日,据财政部官网消息,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5部门发布了《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医疗器械“零关税”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全岛封关运作前,对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认定的医疗机构、医学教育高等院校、医药类科研院所,进口《通知》第三条规定的药品、医疗器械,并按本政策规定使用的,可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符合享受政策条件的有关单位进口药品、医疗器械,自愿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可在办理减免税手续时提出申请。
根据《通知》,享受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药品、医疗器械(以下称免税药品、医疗器械)包括:(一)已在我国批准注册的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二)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尚未获得我国批准注册,但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允许在先行区内进口使用的药品(不含疫苗)、医疗器械。
《通知》强调,符合享受政策条件的医学教育高等院校、医药类科研院所进口的免税药品、医疗器械仅限在先行区内自用。患者在医疗机构获得的免税药品、医疗器械属于个人使用的最终商品,不得再次销售,应在先行区内使用,不得带离、寄递出先行区。
工信部:扎实推进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第十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围绕促进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会议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扎实推进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业企业要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航空技术融合,以应用场景创新和大规模示范应用为牵引,加快低空技术和装备创新突破、迭代升级。要强化融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改造升级传统通航产业,巩固提升无人机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营造良好生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参与行业规则制定和标准体系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政策引导和部门协同,持续强化服务保障,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优质企业,拓展应用场景,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做强做优做大低空产业,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工信部等11部门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近日,工信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为驱动,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感知、传输、存储、计算等基础性数字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通知》结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协同建设为重点方向,提出了“1统筹6协调”等7方面主要工作,即全国统筹布局、跨区域协调、跨网络协调、跨行业协调,发展与绿色协调、发展与安全协调、跨部门政策协调等。
其中,在加强全国统筹规划布局方面,《通知》提出统筹规划骨干网络设施,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新技术设施。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表示,要配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积极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开展一些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要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宽带边疆”建设,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方式,《通知》提出推进重点设施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设施与环境协调发展。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表示,通过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碳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开展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等级评估、推进传统通信机房绿色改造、推动出台鼓励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政策等措施,推进重点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并且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电信企业开展通信杆线综合整治,促进设施与环境协调发展。
摩根士丹利基金:硅片龙头联手涨价
摩根士丹利基金发文称,近两年,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代表之一的光伏行业,由于阶段性的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经历了反复的磨底。而在8月底,行业似乎迎来了变化,国内两大硅片龙头公司纷纷宣布上调硅片报价。目前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处于底部位置,未来海外或将进入降息周期,利率有望下行,光伏项目收益率提升可能会刺激需求超预期。当前板块预期低、估值低、机构持仓低,板块配置性价比值得关注。
据海关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全球工厂”的1.0状态,而进阶到“主动”走出去的全球化2.0阶段。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在短期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盈利能力,但在中长期会推动行业内的“优胜劣汰”,使得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甚至走向海外,而那些落后的产能则逐渐退出市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近期也曾表示,中长期随着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加快清出,市场价格也有望回归到合理水平。价格在经历短期的抛售阵痛期后,中长期来看市场供需将处于持续向好的趋势,价格也有望逐步止跌。
如今,光伏产业链正处于扩张之后的调整阶段,是成长过程中的“阵痛期”。事实上,在政策面上,光伏始终是国家重视的行业之一,利好消息时有传出。
就在最近的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能源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光伏等领域实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还提到了支持光伏电站构网型改造。光伏十多年来从技术到设备都有了多次迭代升级。随着第三代光伏技术的成熟,无论是成本还是转化效率都会有一个提升,能源设备生产企业、配套部件生产企业以及新型原料供应企业都有望从中受益。
中企在美获清洁能源税收抵免为行业首次
作为我国出口“新三样”的代表产品之一,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一直备受全球瞩目,当前全球光伏行业规模最大的十强企业均为中国企业。这一现状在过去几年中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并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方关注与不安情绪。
9月3日,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向投资者表示,该公司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工厂根据美国《降低通胀法案》(IRA)获得了税收抵免。晶科能源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确认了上述消息,这标志着来自中国的光伏企业首次在美国获得清洁能源项目的政策激励,也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的布局正在逐步深入,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此次消息的传出,或可视为中美两国在光伏及更广泛科技领域合作与竞争态势的新一轮调整信号。尽管双方间的科技竞争与贸易摩擦仍存,但此类罕见消息的出现,或许预示着双方正在探索更加平衡、稳定的发展路径,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共同推动全球光伏及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锂电池31家企业上半年创新研发达156亿
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锂电池产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行业竞争也在加剧,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上半年,31家锂电池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分化,其中,19家锂电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5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但也有8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
多家龙头企业认为,研发创新依然是锂电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31家锂电池企业(申万行业分类)上半年共计实现营收2896.37亿元,合计投入研发费用156.1亿元,行业整体保持高研发投入。
《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战略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6月份,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公布的海外总投资金额达到5648亿元,其中欧洲是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主要出海目的地,占比达到37%,其次为东南亚地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锂电池成本快速下降的周期已经过去,而推动行业“价值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推动锂电池行业持续增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日前举办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再次呼吁,动力电池行业必须迈进高标准发展阶段,把竞争放到一边,把安全放在首位。曾毓群认为,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当前,电动商用车全面爆发指日可待,电动船舶蓄势待发,电动飞机更蕴含着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