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1%,支出增长4.2%,交易印花税增长60.6%
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小幅下降,支出保持增长态势。税收收入下降,非税收入增长,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
18日周五,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89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全国税收收入47450亿元,同比下降3.5%;非税收入12739亿元,同比增长8.8%。
一季度,印花税1075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411亿元,同比增长60.6%。
财政支出方面,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8717亿元,同比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098亿元,同比增长3.6%。
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247亿元,同比下降1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86亿元,同比增长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8161亿元,同比下降12.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849亿元,同比下降15.9%。
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最新通报
4月18日,财政部通报六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通过违规捆绑包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及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新增隐性债务6.88亿元。
二、吉林省四平市隐性债务化解不实2.85亿元。
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承诺社会资本方最低收益回报、固定收益率和回购社会资本方投资本息等新增隐性债务15.73亿元。
四、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五里河镇通过国有企业垫付资金建设楼堂馆所新增隐性债务953.1万元。
五、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通过所属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建设楼堂馆所新增隐性债务1.69亿元。
六、青海省海东市通过国有企业直接借款新增政府隐性债务16.45亿元。
财政部将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健全跨部门联合惩戒,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持续强化隐性债务查处问责力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防止前清后欠,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工信部: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4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谈及国产大模型时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最近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火爆‘出圈’,激发了全社会应用热情和创新的活力,这也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突破的现状。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谢少锋表示。
谢少锋介绍,中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中国算力规模居全球前列,建成钢铁、煤炭等高质量的行业数据集,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国产大模型登顶全球主流开源社区下载量的榜单,创造了“中国速度”。
中国国产厂商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产品已超百款,实现了“智”变升级。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已经实现“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正加快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
在应用赋能方面,谢少锋介绍,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如北京一家平板显示企业利用大模型一键生成排产计划,产线排产的时间降低了75%。
目前中国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谢少锋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供给,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攻关,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的数据集,夯实基础底座,推动“智能产业化”;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同时要建生态,引导耐心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工信部:有序推进首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广度、深度、力度上下更大功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拓展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广度上下功夫,持续提升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覆盖广度,体系化推进算力网络发展。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和标识“贯通”三年行动,开展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总结评估,持续推动典型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规模应用。积极培育海洋产业、低空装备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深度上下功夫,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中试验证和产业落实,加强通信、感知、智能、计算等融合技术突破,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应用产业生态。在扩大电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上下功夫,有序推进首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经营电信业务。
工信部:汽车生产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工信部网站消息,2025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重点关注事项。
会议强调, 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国常会:要持续稳定股市 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就业稳外贸,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要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举措一旦推出,要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确保实施效果。
会议指出,“3·15”晚会曝光问题处置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要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强化日常监管和预防工作,聚焦民生关切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压紧压实全链条监管责任,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要着力提升基层监管能力水平,推动行政执法和监管力量下沉,注重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提高监管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时效性。要探索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加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指出,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确定救助水平,强化部门协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强大合力。
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会议指出,要以此次条例修订为契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进一步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助力种业创新发展。
光伏抢装退潮后价格普跌
随着本轮光伏抢装潮进入尾声,需求下滑引发主产业链跌价。 4月18日,多晶硅主力合约(PS2506)低开,盘中最低价触及37390元/吨的低点,创上市以来新低。截至收盘,报37615元/吨,涨跌幅-6.35%,本周累计下跌9.94%,为上市以来最大周跌幅。
各环节光伏现货价格同步下跌。根据InfoLink披露,电池片领跌市场,周内跌幅近9%,硅片市场价格在电池片的领跌下快速下行,多规格价格高位松动。在全行业仍处于自律减产阶段的背景下,光伏价格与需求下跌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引发本轮光伏价格与需求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是“430”和“531”两大政策节点。“430”节点指的是工商业分布式项目需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备案并网,才能锁定原有补贴或固定电价政策。“531”节点指的是5月31日后新增项目将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电价由市场竞价形成,不再享受国家补贴。两个时间点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模式、全年需求走势、市场竞争格局具有重大影响。
对当前光伏产业来说,多重压力下,需求衰减的冲击会让企业经营进一步承压。一方面,2024年四季度以来,全行业减产保价,既为缓冲价格下跌设置防守线,也为化解产能供需错配缺口,截至目前减产仍在持续,产能去化仍需时间。已披露的光伏一季报显示,企业单季度净利润续亏,环比亏损虽有所收窄,但也持续消耗现金流,企业经营压力并未得到缓解。
此前,光伏协会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预计,中国2025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在215—255GW之间,这意味着,相比2024年超过277GW的装机规模,2025年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将下滑。
光伏制造商不仅面临国内光伏装机增速下滑压力,今年的光伏出口规模也面临挑战。“本次关税对国产光伏企业也形成一定冲击,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光伏产品出口美国几乎不可能了。另外,中国光伏厂商近几年布局的海外产能,将以什么方式输出也是不确定的。”另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对记者说:“我们希望政府能加快落实确定光伏163文件的具体细则,同时全行业减产自律也需要行政加码形成更规范、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