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市理财 财经 周末重要信息20241229

周末重要信息20241229

财政部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 财政部12月27日对外发布通知,印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选取…

财政部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

财政部12月27日对外发布通知,印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选取部分中央部门、中央企业和地方财政部门,从2025年初至2026年底,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的试点单位包括:

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协等中央部门开展试点;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开展试点;在北京、河北、大连、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深圳、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方财政部门开展试点。根据方案,从2025年初到2026年底,选择这些试点单位,围绕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收益分配、交易流通等重点环节,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规范数据资产管理流程。

方案明确,试点单位开展数据资产管理工作,应秉持谨慎性原则开展可研论证和尽职调查,对外授权使用数据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严防数据资产价值应用风险。严禁利用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进行担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严禁行政事业单位借授权有偿使用数据资产的名义,变相虚增财政收入。

工信部详解2025年发力重点

12月26日至2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政策信号。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强对工业大省运行调度和督促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同时,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的方案,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落实,并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围绕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短板、锻长板、防风险,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系列活动。

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也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扩大北斗应用规模。因地制宜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稳工业的重要力量。聚焦企业帮扶,一系列政策举措将落地实施。

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也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扩大北斗应用规模。因地制宜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稳工业的重要力量。聚焦企业帮扶,一系列政策举措将落地实施。

证监会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行为的监管,平衡公开原则与保密要求,增强规则的系统性、全面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证监会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规定》总结借鉴了现行监管规则关于暂缓、豁免披露的规定,结合市场诉求做了提升完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豁免方式,坚持披露原则。明确暂缓与豁免包括暂缓披露临时报告、豁免披露临时报告、豁免披露定期报告或临时报告中有关内容等三种形式。同时,要求审慎确定暂缓与豁免披露事项范围。二是明确豁免事项,便于实践执行。将暂缓与豁免事项分为国家秘密或者其他公开后可能违反国家保密规定要求的信息、商业秘密或者保密商务信息两大类。三是强化内部管理,压实公司责任。要求上市公司制定豁免制度,明确内部审核程序,实施登记管理。四是加强外部监管,防范滥用风险。明确了违反规定的相关法律责任。

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证监会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对本规定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光伏产业供给侧出清料提速

12月26日《中国证券报》26日刊发文章《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光伏产业供给侧出清料提速》。文章称,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供需失衡的市场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全产业链陷入持续亏损的窘境。相关部门在低效产能退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推进光伏基地建设等方面不断“出招”,旨在推进光伏供给端有序出清。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就业内自律及限产接连召开闭门座谈会后,头部企业已基本对自律减产达成共识。两大龙头企业日前率先宣布减产控产,行业自律、自救行动正在有序推进中。

2022年以来,超过110家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继宣布投资光伏行业。同时,金融资本受行业前两年高盈利吸引,也大举进入光伏行业,使得行业流动性泛滥。在此背景下,光伏各环节产能近两年快速上升。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目前,光伏各环节年产能均超过1100GW,而2025年全球与中国光伏市场乐观需求量仅分别为600GW和250GW,由此带来严重的供需失衡,致使中国光伏行业进入价格深度调整期。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销售价格快速下跌,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售价降幅分别为38%、49%、30.4%、28.8%。由此导致我国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从去年同期约13744亿元下降至7811亿元,同比下降43.17%。

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全产业链上市公司合计亏损186亿元。其中,主产业链上市公司亏损严重,合计亏损244亿元,同比转盈为亏,下降幅度达129%。

今年三季度以来,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规定,在低效产能退出、防止“内卷式”竞争、推进光伏基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光伏供给侧有序出清。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进一步加强光伏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原来的20%提升至30%。

为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座谈会,与企业共同研讨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落后过剩产能等相关措施,商讨反低于成本销售等行业自律公约。同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开始定期发布光伏组件含税最低成本价,以供全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参考,引导行业穿越周期,走出困境。

12月5日,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现场,中国光伏协会组织33家头部光伏企业签署行业“自律公约”,要求光伏企业自觉限产、限价,并将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国300多个光伏基地的产能进行实地核查确认。

企业层面的“自律”“自救”行动也在加速推进。12月24日晚间,光伏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率先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将有序减产控产。通威股份表示,逐步安排旗下永祥股份下属4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大全能源表示,将逐步启动对新疆及内蒙古生产基地高纯多晶硅产线的阶段性检修工作,对部分产线进行有序减产控产。

央行:扩大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 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其中提到,逐渐完善多元化退市机制。建立健全不同板块差异化的退市标准体系。扩大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引导头部公司加大对产业链的整合力度,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坚决出清不具有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大力削减“壳”资源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鑫市理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lchl.com/archives/1686

作者: adminxlc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