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市理财 财经 周末重要信息20250216

周末重要信息20250216

财政部拟划转所持三大AMC股权至中央汇金 2月14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

财政部拟划转所持三大AMC股权至中央汇金

2月14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同日公告,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关部署,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资产股权,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全部划转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划转完成后,财政部将不再持有三大AMC(资产管理公司)公司股权,中央汇金对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资产的持股比例将分别达到58%、71.55%、75.53%。三家公司均在公告中强调,本次划转完成后,其仍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同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证金融公司”)也公告,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关部署,公司股东拟将所持公司66.7%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开资料显示,中证金融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类金融机构,其股东单位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

如几家公司在公告中所言,此番股权划转是响应机构改革的有关部署。这也将进一步理顺AMC等国有金融资本的业务经营和监管关系。

上世纪90年代末,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脱困,四大AMC相继成立。成立初期,四家AMC均为国有独资金融机构,由财政部独家出资,注册资本均为人民币100亿元,并且约定了十年存续期。十年存续期满后,四家AMC又相继由国有独资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四家AMC中,中信金融资产(原中国华融,2024年1月更名)率先于2022年11月完成股权变更——中信集团受让财政部持有的内资股,权益变动后,财政部持有股比减至24.76%;中信集团持有股比为26.46%,成为中信金融资产第一大股东。

中央汇金为中投公司子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央汇金已控股参股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金融机构。

工信部:绿色智能健康家电新产品加速引领消费升级

2025年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家电行业生产情况。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达到了10395.7万台,同比增长8.3%;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更是高达26598.4万台,同比增长9.7%;家用洗衣机产量也达到了11736.5万台,同比增长8.8%。这一连串亮眼的数据,无疑为家电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在绿色家电领域,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品门类不断扩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此外,以旧换新活动也成为推动家电市场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家电市场的更新换代和绿色智能健康家电的普及,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淘汰老旧、高能耗的家电产品,还激发了市场活力。

工信部等十一部门:到2027年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

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培育一批铜产业优质企业。

据了解,《实施方案》明确了资源保障、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绿色智能转型等方面重点任务。强化国内原料保障基础。推动国内增储上产,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新建矿铜冶炼项目原则上需配套相应比例的权益铜精矿产能,支持培育铜精深加工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研究建立铜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矿山采选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建设一批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标杆企业,大力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与铜行业的融合应用。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融入全球铜产业链供应链,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

2月14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会同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聚焦物流行业发展突出问题,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打通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等业务系统数据,创新物流数据交互模式和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机制,建立健全物流数据分类及交换应用标准规范,形成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清单,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以覆盖东中西部典型区域、兼顾超特大型城市为原则,选取16个城市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16个城市分别为:天津、唐山、宁波、金华、合肥、临沂、郑州、洛阳、武汉、宜昌、广州、海口、重庆、成都、乌鲁木齐、霍尔果斯。

新增贷款、新增社融重要数据超预期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社融数据创历史同期新高,超预期的金融数据彰显信贷“开门红”成色十足。

今年1月,信贷投放“火力全开”,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在去年1月新增信贷高基数基础上,还同比多增了2133亿元。

1月信贷结构也有不少亮点,折射出房地产市场需求回暖,“两新两重”等领域需求加快释放。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1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今年1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发放笔数均同比增长超30%。

与此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一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从央行获悉,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今年各地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启动的劲头很足,带动基础设施贷款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信贷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消费市场也有许多亮点,带动了消费相关信贷需求释放。春节期间,全国掀起文旅消费热,以旧换新政策则带动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

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央行披露,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0个基点。

1月,M2增速基本稳定,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M1统计口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优化。自今年1月起,M1数据按照新的统计口径发布。业内专家表示,新口径下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并纳入M1,能够有效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居民活期存款“跷跷板”效应。

史上最大光伏并购案告吹

全球光伏多晶硅与电池片双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2月14日公告,决定终止向润阳股份的意向性增资。六个月前,通威股份曾突然宣布这起业界瞩目的并购交易: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同时现金收购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前期增资10亿元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通威对收购终止给出的解释是,自《增资意向协议》签署后,公司组织业务团队以及各中介机构积极展开对润阳股份深入的审计、评估、法律和业务尽职调查,交易各方也持续以有利于润阳股份及相关方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了多轮详细、全面地沟通磋商,但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商务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该交易的关注度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交易金额大之外,还与光伏行业所处的大环境有关:彼时,全产业链已步入低谷期和调整期,这起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的横空出世,让业内热议行业大整合拉开序幕。

复旦新成果,“打一针”锂电池寿命增十倍

2月13日,复旦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称,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于当日凌晨在《自然》(Nature)上发表。

这项研究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成功设计了一种锂载体分子,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

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为电池产业变革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复旦大学介绍,使用这一技术,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96%容量),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圈提升到12000—60000圈,在国际上尚属首例。

据复旦大学文章,彭慧胜/高悦团队研究发现,电池衰减的核心原因是活性锂离子减少,而其他组分依旧完好。“那为什么不像治病一样,开发变革性分子药物,对电池也进行精准、原位无损的锂离子补充,从而大幅延长它的寿命和服役时间,而不是判定‘死亡’、报废回收?”

沿着这一思路,该团队打破电池基础设计原则中锂离子依赖共生于正极材料的理论,设计出了一种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将其注射进电池,对电池中的锂离子进行单独管控。

值得注意的是,AI在这一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大显身手。

据复旦大学介绍,实现锂载体分子的设想,需要分子具备严格且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这样的分子机制学界尚无先例,无法通过传统研究范式,即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设计。为此,彭慧胜/高悦团队采用了人工智能辅助的全新能源分子设计方法。

历时四年多的探索,该团队成功结合AI和有机电化学,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通过引入有机化学、电化学、材料工程技术方面的大量关联性质,构建数据库,利用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分子推荐和预测,成功获得了从未被报道的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让AI for Science理念落地。

复旦大学介绍,目前,这款锂载体分子已通过初期实验验证,预计在电池总成本中占比不到10%,具备大规模商用潜力,可用于补锂、储能、光储一体化。该研究团队正在开展锂载体分子的宏量制备,并与国际顶尖电池企业合作,力争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助力国家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引领性发展。

在产业界,多家电池公司及电池材料公司都已布局补锂剂研发与应用。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均有补锂相关专利布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鑫市理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lchl.com/archives/1730

作者: adminxlc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