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市理财 财经 周末重要信息20250518

周末重要信息20250518

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提高银行函证数字化比例 推动规模化应用场景落地 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加快推动银行…

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提高银行函证数字化比例 推动规模化应用场景落地

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加快推动银行函证数字化发展,围绕加快银行函证数字化发展,立足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银行函证体系,坚持安全第一,效益优先,通过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工作效能、创新方式手段,增加接入银行函证平台的主体数量,提高银行函证数字化比例,推动规模化应用场景落地。通知要求,持续加强银行函证平台建设,提升银行函证平台安全性,完善银行函证数字化标准体系。

工信部:5G应用融入86个国民经济大类,将加速推进5G-A和6G研发

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在世界电信日的活动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加速推进5G-A和6G技术的研发。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439.5万个,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近期,速率更高、性能增强的5G-A网络,也在各类生产生活场景逐步试点落地。近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分用户也发现,自己手机上的信号标识变成了5G-A,可以体验使用且没有额外费用。据了解,目前5G-A试点城市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年内有望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的重点场景。

工信部:一季度我国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 同比增长9.4%

工信部5月16日发布2025年一季度数字产业运行情况。一季度,我国数字产业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指标增速加快,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新兴动能不断增强,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巩固,为着力做好“四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收入和效益稳中向好。

一季度,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分别增长10.4%和8.2%。数字产业实现利润总额5721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分别增长4.9%和7.7%。

二、重点区域带动有力。

24个省份数字产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10个省份实现两位数增长。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增长10.2%和9.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和7.1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四川、福建、安徽、湖北等数字产业前10大省份合计完成收入6.8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0.7%,对全国数字产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0.8%。

三、数字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升级

截至3月底,已建成5G基站439.5万个,通信网络加快向5G-A演进升级,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达2925万个,全国86个城市启动万兆光网试点部署。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覆盖,累计建成5G虚拟专网5.8万个,广泛覆盖工业、港口、能源等重点应用场景。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27.28亿户,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82个,接入服务企业50.8万家,加快向“万物智联”发展。

四、重点行业运行平稳。

电子信息制造持续回升向好。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工业5个百分点。电子产品抢出口效应明显,出口额增速(5.8%)同比加快9.8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明显,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连续七个季度保持正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飞行器、智能车载设备行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新兴业务拉动下,软件业完成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7%,高于服务业增速2.4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平稳。

五、新兴动能积蓄增强

市场需求回暖叠加“两重两新”政策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产业“含新量”不断提高,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投融资保持较高热度。“人工智能+”加速应用赋能,科技企业加快推出AI眼镜等智能硬件,AI手机、AIPC出货量占比快速提升,有望带动新一轮数字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制造企业纷纷接入大模型,推动生产制造、产品体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效能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纵深推进。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

新规发布背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要求,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的决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提高对财务状况变化等监管的包容度、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完善锁定期规则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以及根据新《公司法》等有关内容做出适应性调整。

简易审核程序:明确适用简易审核程序的重组交易无需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议,中国证监会在 5 个工作日内作出予以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同时,设定了简易审核程序的负面清单,并强化了各方责任。

锁定期规则:对被吸并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设置 6 个月锁定期,构成收购的,执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18 个月的锁定期要求,而对被吸并方其他股东,则不设锁定期。

私募基金 “反向挂钩” 安排:对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重组取得股份的锁定期实施 “反向挂钩”,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缓解 “退出难” 问题,畅通 “募投管退” 良性循环。

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证监会共收到意见建议 36 条,主要集中在持续督导期限、分期支付具体安排等方面,采纳了三方面意见,包括分期支付股份锁定期安排、明确持续督导期起算点、财务状况要求等。

“并购六条” 落地情况:“并购六条” 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自 “并购六条” 发布以来,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和活跃度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 1400 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 160 单。

证监会下一步工作:将持续做好《重组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第三,英国升至第二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英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中国由美国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英国变为第二大债主。3月正值本轮美债市场动荡前夕。

美国财政部2025年3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3月增持4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308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

中国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654亿美元,为今年首次减持。减持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规模由第二下降至第三。

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且总体呈减持趋势。2025年1月,中国增持18亿美元美国国债,2月则增持235亿美元。2022年、2023年、2024年,中国分别减持1732亿美元、508亿美元、573亿美元美国国债。

英国3月增持290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93亿美元,持仓规模由第三上升至第二。

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3月所有海外对长期、短期美国证券和银行现金流(banking flows)的净流入总额为2543亿美元。其中,海外私人资金净流入为2592亿美元,海外官方资金净流出为49亿美元。

同时,3月海外净买入美国长期证券的资金规模为1832亿美元,此前2月净买入1427亿美元。其中,海外私人投资者净买入1460亿美元,海外官方机构净买入373亿美元。包括海外投资组合通过股票互换购入的美股在内,进行一些调整后,海外3月总体净买入美国长期证券1618亿美元,此前2月为净买入1120亿美元。

价格不断创新低 碳酸锂行业“出清”加速!

5月16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407下跌4.19%,报收61800元/吨,创上市以来新低。从成本端来看,近期锂矿价格明显松动,锂辉石价格加速下探,带动外购成本显著下移。数据显示,5月16日,6%锂辉石精矿CIF均价为712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3美元/吨。锂云母(1.5%~2%品位)均价周环比下跌1.3%,至760元/吨;锂云母(2%~2.5%品位)均价周环比下跌4.56%,至1360元/吨。

数据显示,2025财年,澳矿FOB成本指引在870~970澳元/吨,折CIF中国成本在650~700美元/吨。一季度澳矿FOB成本下降至708澳元/吨,考虑运费之后,CIF中国成本在550~580美元/吨。“清明节假期后,澳矿挺价结束,矿价加速下跌,当前澳洲锂辉石精矿的最低成交价在650美元/吨以下,表明市场情绪悲观。”

从供应来看,碳酸锂周度产量仍处于高位。根据SMM的数据,截至5月16日当周,碳酸锂周度产量为16630吨,环比减少1719吨,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维持在1.66万吨/周左右的高位。“虽然有部分碳酸锂上游企业在4月和5月检修减停产,但在陆续复产后供应整体增加,叠加海外矿到港增加,供应压力仍存。”林嘉旎认为,当前各原料提锂投产稳定,在一体化降本趋势下难以预见上游会大规模减停产。

需求方面,目前碳酸锂下游需求以稳为主。根据SMM的数据,4月,碳酸锂需求量为89627吨,较上月增加2625吨,同比增长33.9%;预计5月需求量为88623吨。排产方面,5月,磷酸铁锂正极排产27.6万吨,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4%;三元正极排产6.4万吨,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3%。

在上述背景下,碳酸锂重回累库态势。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当周,碳酸锂库存为13.19万吨,环比增加351吨。仓单方面,截至5月16日,碳酸锂仓单总量为36624手,新仓单逐步增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鑫市理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lchl.com/archives/1822

作者: adminxlc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